新晋2022普奖得主Kéré还参与过中国项目?
本届评委组成如下:
2022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
·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Alejandro Aravena),评委会主席,2016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巴里·伯格多尔(Barry Bergdoll),哥伦比亚大学迈耶·夏皮罗艺术史和考古学教授
·德博拉·伯克(Deborah Berke),耶鲁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安德烈·阿拉尼亚·科雷亚·杜·拉戈(André Aranha Corrêa do Lago),巴西驻印度大使
·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2010年与西泽立卫共同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
·本妮德塔·塔利亚布(Benedetta Tagliabue),“EMBT米拉莱斯-塔利亚布"建筑事务所董事
·斯蒂芬·布雷耶(Stephen Breyer),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王澍(Wang Shu),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在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建筑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在突破重重困难的过程中,何为建筑实践的正确途径?是否应甘于保守并承担屈服于不利环境的风险?抑或适度的保守才是实现成果唯一可行的务实之道?是否应满怀雄心以激发变革?而这样的雄心又是否会让建筑脱离实际,而沦为一厢情愿的产物?
过往的几十年间,弗朗西斯·凯雷找到了回应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探索出充满睿智、激励人心并足以颠覆规则的实践途径。他对文化的敏感度不仅表现在对社会和环境正义责任的关注,更始终指引着他创造建筑的整个过程。因为他意识到,这才是通向社区建筑合理性设计的最终出路。他深知,建筑关乎的是目标而非实物,是过程而非产品。
弗朗西斯·凯雷以其全部作品向世人昭示:根植于当地的材料,能够创造无限的力量。他的建筑,为社区而建,与社区共存,直观反映出社区的方方面面——从建造、取材、规划到社区的特质都已融入建筑。建筑与其立足的一方土地密不可分,亦与置身其中的使用者息息相关。它们的存在毫无矫饰,却散发出潜移默化的影响。
弗朗西斯·凯雷生于布基纳法索,父母坚持让他接受教育,之后他远赴柏林学习建筑。在某种意义上,他一次又一次地追本溯源,回归故土之根。他从自己在欧洲的建筑塑造和设计中汲取精髓,与家乡的传统、本地需求和习俗结合在一起。他决意将自己在这所世界领先的工科院校所获得的教育资源带回祖国,用以提升当地人的知识技能,助益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他以一种高度尊重地方和传统而又同时能带来变革的方式,不断履行自己的职责,例如甘多小学的示范力量,早已超越了布基纳法索,盛名远播到更多的国家,他后来又为这所小学增添了教师住房和图书馆综合体等。在那里,凯雷认识到这一建筑项目的核心在于一个简单明确的目标,那就是让孩子们能在舒适的环境上课。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而言,可持续性不仅是防止不必要的能量损失,同时也是阻止不必要的能量增多。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人而言,问题恰恰是极端的高温,而非严寒。作为回应,凯雷因地制宜地开发了一套性能卓著又极富表现力的建筑语言,包括双层屋顶、蓄热体、通风塔、间接光照、交叉通风和遮阳室等(而不是传统的窗户、门和廊柱)。这些不仅成为他的核心策略,实质上也让建筑设计赢得了令人尊崇的地位。完成了家乡的这所乡村学校建设后,凯雷一直致力于寻求能与当地工艺和技术相结合的实践办法,这种努力不仅改善了小村落的面貌和居民生活,而且也很快被提升到国家立法议事机构的建设之中。这方面的两个项目包括贝宁国民议会大楼,目前正处于后期施工阶段;另外一个是布基纳法索国民议会大楼,因该国当前的政治局势动荡而暂时停工。
弗朗西斯·凯雷的作品,无论是本质还是表现方式,都是根植于周边环境的成果。一名建筑师身处最多样化的环境中建造项目,难免产生争议,但凯雷在对当地群体的体验和学术质量、低层级技术和高层级技术,以及真正复杂的多元文化等因素进行非常个性化的权衡时,总会将地方、国家、区域乃至全球的维度纳入其中,由此为这场思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例如,在蛇形画廊的设计中,他用一种特别而有效的方式成功地将树木,这个世界原始建筑中被人遗忘已久的基本符号,翻译成一种通用的视觉语言。
他投入社会参与其中,形成了一种灵活的、自下而上的方法。同时,他在处理复杂的建筑方案时,又毫无困难地结合自上而下的最佳流程。他兼备本地和全球视野,早已远超美学和善意层面,因此他有能力将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
弗朗西斯·凯雷的作品还提示我们,为了保障能为地球上数十亿的居民提供足够的建筑和基础设施,改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势在必行。面对不断演进的技术革新及建筑使用和再利用的议题,他直指问题核心,提出关于建筑持久性与耐用性的意义所在。同时,他对于当代人文主义的阐发视角,也融入了对历史和传统的深厚敬意,以及对精准性、设计规范和不成文规则的深切关注。
自从全世界将目光投向弗朗西斯·凯雷非凡的工作和人生故事,他已成为建筑界独树一帜的指路明灯。他向我们展现出当今建筑如何反映并服务于世界各地人民的需求,其中也包括审美需求。他向我们展示了局部性如何成为一种普遍的可能性。身处危机中的世界,面对不断变化的价值观和世代更迭,他提醒着我们建筑实践继往开来的基石所在:社区意识和叙事价值,正如他秉持共情之心、满怀自豪之情向世人娓娓道来的叙述——建筑可以成为一座生生不息、绵绵不绝的源泉,带来持久的幸福和快乐。
为了表彰弗朗西斯·凯雷卓越的创作,带来超越建筑学科疆域的诸多馈赠,我们将202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授予他。
迪埃贝多·弗朗西斯·凯雷获奖感言和理念(02:48,中文字幕)
迪埃贝多·弗朗西斯·凯雷(Diébédo Francis Kéré)是布基纳法索和德国的双国籍公民,1965年4月10日出生于布基纳法索,这是世界上受教育程度最低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没有干净的饮用水、电力和基础设施,更谈不上建筑。他是村长的长子,也是村里第一个上学的人,因为家乡甘多并没有学校,所以他七岁就离开了家人外出到离家20公里的滕科多戈求学。1985年,他再次背井离乡,这一次离家更远,他利用职业木工奖学金前往德国柏林勤工俭学:白天学习如何搭建屋顶和制作家具,晚间攻读中学课程。1995年他再次获得奖学金,进入柏林工业大学,并于2004年将近四十岁的时候,凯雷才毕业获得了第一个建筑学高级学位。
布基纳法索,在哪里?
布基纳法索(法语:Burkina Faso)是西非内陆国家,全部国土都位于撒哈拉沙漠南缘。"Burkina"源于摩西语,意为“正直”或“正直的人”,"Faso" 则源于德尤拉语,意为“祖国”。旧称上沃尔特(法语:Haute Volta)1984年8月改为现国名。首都瓦加杜古(法语:Ouagadougou,简称Ouaga)位于国土的正中央,是布基纳法索最大城市,也是文化、经济中心。布基纳法索为全球识字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只有约两成三的国民识字。其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其官方语言和文字皆为法语。布基纳法索的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090万(2020),人均GDP (2020)858 美元(中国2020人均GDP 1.04万美元,美国2020人均GDP 6.36万美元 )。
象征意义与光线(03:59,中文字幕)
非洲与西方,天差地别的世界(03:13,中文字幕)
当地元素从事创作,生物气候解决方案(03: 31,中文字幕)
正在甘多小学上课的学生, Photo by Erik-Jan Ouwerkerk
曾参与过中国的项目:Zhoushan Harbour Development(概念)
Model of the Zhoushan Harbour Development
这是一个由建筑师王澍所牵头的试验性城市改造项目,位于浙江舟山群岛。舟山处在长江三角洲的入口处,被称为中国的渔业之都,拥有约100万人口。该项目的目标是将普陀工业港区改造成一处旅游和文化区。
场地位于离大陆约300米的一个岛上。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各种建筑、码头和仓库在此密集。周围的景观非常多样,南部有陡峭的山丘,北部有河流流经。山峦、大海、城市和数百艘船只构成了该场地景观中引人注目的景象。
建筑方案在海港的当代功能(将继续运行)和该地区的遗存之间建立了对话。该项目包括一个展览空间、信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和三个茶馆,周围有一个花园。这些建筑物建在一个平台上,平台大胆地从山坡向海港延伸,标志着自然和建筑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通过跨越现有道路,该项目在高密度环境下利用空间。两座高大的建筑可以俯瞰壮观的周边环境,南立面和东立面上都有竹林屏风遮挡。游客可以在这些建筑下方、改造后的厂房周围以及花园中自由走动。
Status: Concept
Site: Zhoushan, China
Client: Locus Project – Zhoushan East Coast Investment Property Co. Ltd
除了普奖,其他大奖也是拿不断
阿卡汗建筑奖(2004年)
巴黎建筑与遗产博物馆全球可持续建筑奖(2009年)
bsi瑞士建筑奖(2010年)
全球豪瑞奖金奖(2012年,瑞士苏黎世)
谢林建筑奖(2014年)
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的阿诺德·w·布鲁纳纪念建筑奖(2017年)
托马斯·杰斐逊基金会建筑奖章(2021年)
再次祝贺这位关注社区意识、秉持共情之心的建筑师迪埃贝多·弗朗西斯·凯雷!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字样,进入国际设计网。